1.酸碱性:多数苷类呈中性或酸性,少数呈碱性。
2.溶解性:多数苷类可溶于水、乙醇,有些苷类可溶于乙酸乙酯与氯仿,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苷类在水或其他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结合的糖分子数的增加而加大。甙元的性质亦可影响甙的溶解度。如氰醇苷在水中易溶而黄酮甙就较难溶。苷元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3.苷键的裂解:苷类易被稀酸或酶水解生成糖与甙元。但是有些植物体内原存在的甙中有数个糖分子,称为一级苷,水解时可先脱去部分糖分子生成含糖分子较少的次级苷,次级苷进一步水解得糖与甙元。苷类水解成甙元后,在水中的溶解度与疗效往往都大为降低,因此在采集、加工、贮藏与制造含甙类成分的中草药时,必须注意防止水解。例如在采集时尽量减少植物体的破碎,采集后尽快干燥,贮藏中保持干燥,提取时不要在水溶液或酸性溶液中长时间放置等。
4.天然产的苷类一般具有一定的光学活性,即旋光性,大多为左旋性而无还原性。水解后由于生成还原糖,往往变为右旋性并具还原性。这一性质可用于中草药中甙类成分的检识。水解前后的还原性通常用Fehling试验来检查。
5.检识:某些苷类如皂苷、黄酮苷等可与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试剂生成沉淀,此沉淀脱铅后又可恢复成原来的苷类。此性质可用于苷类成分的提取。
分类1、最常见是根据苷元的结构类型分为氰苷、酚苷、醇苷、蒽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香豆素苷和环烯醚萜苷等;
2、根据糖的名称分葡萄糖苷、鼠李糖苷、三糖苷、芸香糖苷等;
3、根据糖的数目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等;
4、根据苷在生物体中是原存的还是次生的,分为原生苷与次生苷;
5、根据苷原子不同分为氧苷、硫苷、氮苷、碳苷,天然界中氧苷最为常见。
药学作用皂甙类成分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而产生泡沫,故可作为乳化剂。内服后能刺激消化道粘膜,反射地促进呼吸道和消化道粘液腺的分泌,故具祛痰止咳的功效,如桔梗、远志、紫菀常用作祛痰药。桑寄生、接骨木中的皂甙具祛风湿作用。人参皂甙具强壮、大补元气作用,并对某些病理状态的机体起双向调节作用或称适应原样作用。不少皂甙还有降胆固醇、抗炎、抑菌、免疫调节、兴奋或抑制中枢神经、抑制胃液分泌,杀精子、杀软体动物等作用。有些甾体皂甙也有抗肿瘤、抗真菌、抑菌及降胆固醇作用,大量用作合成甾体激素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