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驼寺的历经磨难 弥驼寺的旧时因缘及重建历程

旧时因缘

  倓虚法师法号名隆衔,字倓虚,河北省宁河县北河口北塘村人。生于光绪元年农历六月初一(1875年7月3日)。家境贫寒,11岁入私塾。14岁弃学经商。26岁时辗转至营口,开始学佛当时正值庚子年(1900),河北一带义和团、红灯照风起云涌,继而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四处烽火连天。为躲闭战乱,倓虚辗转逃至营口。经朋友帮助开设济生堂中药店,并进入宣讲堂做宣讲员。倓虚法师逗留营口十余年其间认真学习了中国古典名著,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佛教经典。结识了很多缙绅大贾,并在他们当中成立佛经研究小组,研究《楞严经》,

  1917年赴天津清修院出家, 1921年由北京赴奉天讲学途经营口,主持兴建楞严寺。1922年,创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德惠弥陀寺,并且重修沈阳般若寺。1931年,营口楞严寺建成,聘禅定法师为首任住持。1934年主持兴建青岛湛山寺。在青岛期间,由倓虚法师口述,弟子大光法师笔录,著成《影尘回忆录》大作。该书详细记述了倓虚法师从童年起直至1944年青岛湛山寺落成期间的人生经历。1948年倓虚法师应邀去香港住持复兴寺,1963年8月11日圆寂于香港弘法精舍,享年89岁。倓虚法师适时在德惠大通佛教会为信众讲法时曾说:"建寺安僧是我的大愿,一个寺庙就是我的一个大动脉,接引众生,寺庙是第一学校"。把弥陀寺建好是倓虚法师的遗愿。

历经磨难

  由于德惠位于连接哈尔滨、长春的咽喉要道,战乱年代,多次经历战火破坏,国共两方军队多次反复占领,经历数十次血战,弥陀寺在此期间未能幸免,毁坏严重。建国后再次经历文革活动……

重建历程

  弥陀寺自毁后一直无缘重建。直到1993年,经由政府批准在德惠市郊区龙凤村,建立佛教活动场所,虽然只有三间小土房,百余平方米的小院,却寄托着信众重兴道场,再泽苍生的希望。然而毕竟条件艰苦,请来的师傅不到一年就不辞面别。从九四年到九八年小庙先后来了十余名出家人,都未能兴建小庙,极为可叹,大概是弥陀寺劫难未了,考验甚深,若非真德行,大任难为,机缘未到,不可强求。

本文网址:http://m.v622.cn/a/32/50138.html

. 广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