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的理论内容 认知失调的信息概述及减少方法

信息概述

  随着认知失调的不断增加,一个要求减少和消除失调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减少和消除这种由失调而产生的压力和心理紧张,通常采取以下三种途径:①减少不协调认知成分;②增加协调的认知成分;③改变一种不协调的认知成分,使之不再与另一个认知成分矛盾。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更精确一点来说,是两种认知中所产生的一种不兼容的知觉,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

  认知失调的理论表示相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去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仰,好让认知间相冲突的程度减到最低。已有实验试图去量化此一理论上的趋动力。

  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6年首次于其著作《当预言失灵》中提出了此一理论,其观察幽浮末日教派的成员们对这种反直觉信仰的坚持,以及其领导人的预言失败后,改信人数的增加。因为地球灭亡的预言失败,“预期落空”增加了认知间的失调,结果使得大多数没有心理准备的成员们,为了减缓此一心理失调而改去接受新的预言;亦即,外星人已经因为他们而饶恕了这个星球。

理论内容

  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一致性理论的一种,它最早由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 1957)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在费斯廷格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费斯廷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

减少方法

  我们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

  1.改变态度

  改变自己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

  2.增加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4.减少选择感

  让自己相信自己只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

  5.改变行为

  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再抽烟)。

  由费斯廷格,L.提出的阐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是认知相符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其思想基础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本文网址:http://m.v622.cn/a/32/213.html

. 广告区